2024年9月,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首款AI肺癌诊断软件“肺影通”上市。这款由推想科技研发的AI系统,已在全国300家医院落地,累计诊断肺结节超500万例。它的“持证上岗”,不仅改写了医疗AI的行业规则,更让一线医生从“重复劳动”中解放出来。
“持证”背后的技术硬实力
“肺影通”的核心,是基于100万例肺癌CT影像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。它能精准识别直径3毫米以下的微小结节(传统漏诊率约20%),并通过“生长速率”“形态特征”等18项指标,判断结节恶性概率(准确率97%,超过资深放射科医生平均水平)。
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,医生李芳的工作流程已发生巨变:“以前每天要看80张CT片,现在AI先筛一遍,我只重点看它标记的‘高风险结节’,工作量减少40%,但漏诊率从5%降到1%。”更让她惊喜的是,AI还能生成“诊断报告模板”,将写报告的时间从20分钟缩至5分钟。
患者的“真实获得感”
对患者来说,“肺影通”的价值不仅是“更快”,更是“更准”:
早期肺癌检出率从60%提升至85%,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30%; 检查费用未上涨(仍为300-500元),但确诊时间从7天缩至2天; 基层医院也能开展高质量肺癌筛查——云南县级医院通过“肺影通”,已发现早期肺癌病例120例(此前几乎为0)。行业新趋势:从“辅助”到“协同”
“医疗AI不是替代医生,而是成为医生的‘第二双眼睛’。”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任孙磊强调。未来,AI将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:术前规划(AI模拟手术路径)、术中导航(实时定位肿瘤)、术后随访(监测复发风险)。
当AI穿上“白大褂”,医疗资源的“鸿沟”正在被填平——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县医院,患者都能享受到“顶级专家级”的诊断服务。
发布于:山东省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