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阶智能驾驶即将进入爆发阶段前夕,智能驾驶领域的头部玩家们上演起一轮"圈地运动"。7 月 15 日,宝马中国宣布与 Momenta 合作,共同开发中国专属智能驾驶解决方案,成为"整车企业 + 智驾公司"合作模式的又一个案例。
对宝马中国来说,这是其继与华为、阿里分别达成在软件和 AI 方面的合作后,再度在智能驾驶方面做出布局。对 Momenta 来说,这是其与十多家整车企业达成智驾方案合作后,敲定的又一家豪华品牌客户。
智能驾驶在过去多年里经过了激烈的竞争。在智能驾驶发展早期,多数整车企业都强调全栈自研,智驾方案公司则努力寻求与车企合作,但更多是作为整车企业配套商的角色。在这一模式下,很多车企因技术难题逐渐放弃了自研,而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智能驾驶公司也在淘汰赛中倒下。
当前,智能驾驶的发展模式已经变得清晰,即整车企业与智驾方案公司共同开发成为主流,双方是共同成就的关系。对整车企业而言,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存在难度,而智驾方案公司虽有着更专业的技术,但也离不开车辆运行的实际场景。
在这一背景下,一些智驾方案公司得以不断壮大。华为、卓驭科技(原大疆车载)、地平线、Momenta、轻舟智航、元戎启行等公司逐渐成长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头部玩家。它们各自都拥有一批合作的整车企业,从而形成面向不同细分市场、拥有不同技术内核的智能驾驶流派。
智驾公司绑定整车企业
2025 年初,宝马开始在中国招募高阶辅助驾驶供应商,轻舟智航、元戎启行等辅助驾驶技术公司参与招标,最终 Momenta 中标。
2021 年 11 月,高通与宝马宣布,将基于 SnapdragonRide 视觉系统级芯片(SoC)打造,为宝马"新世代"车型提供自动驾驶体验。"如果要重新基于高通平台开发,时间太长,中间的不可控因素太多,所以宝马更愿意选择有基于高通平台实现量产可能的方案商。"芯流智库创始人杨建楷向经济观察报表示。
如宝马一般,不少跨国车企及中国自主车企,为了快速补齐自身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短板,均愿意选择与领先的智驾方案公司合作。这是智能驾驶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
2025 年,"智驾平权"浪潮在汽车行业中上演,随着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大规模推动智能驾驶上车,让那些技术迭代慢、无法规模化量产的车企和智驾公司感受到了强烈的压力。
实际上,在此前一轮智能驾驶竞赛中,不少智驾方案公司已经倒下,如星行科技、禾多科技、纵目科技等。文远知行和智驾科技分别"委身"博世和安波福。曾经致力于 L4 级自动驾驶量产的公司,如今也纷纷转型,如图森未来转型做游戏和 AI,百度 Apollo、蘑菇车联转向"车路云一体化"。"这种情况下,车企与智驾方案供应商的地位就变得对等,因为车企没有那么多精力全部自己开发,必须锁定优质智驾方案供应商。方案商也必须深度绑定车企,借助其体量快速实现规模化和技术迭代。"北方工大教授纪雪洪对经济观察报说。
当前的智能驾驶竞争已经转向高阶智驾。当"全国都能开"成为智能驾驶标配后,"车位到车位"在今年成为智驾实力的新标尺。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陈奇曾表示,车位到车位是检验智驾第一梯队能力的最新标准,也是高阶智驾真正的起跑线。7 月 11 日,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表示,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已经到来,后续会有比较快速的增长。"现在车企必须锁定一个或几个智驾方案供应商,因为优秀的方案商本来就少,而且这些方案商的团队人员不多,而现在各个车企对开发智驾车型的需求又大。"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,"没有一个稳定的供应商,开发节奏就会乱,临时换供应商的沉没成本太大。"
为了锁定优势供应商,车企和国际 Ter1 均加大了对方案供应商的投资。2024 年 10 月,安波福以 5.7 亿元战略投资 MAXIEYE 智驾科技;2024 年 11 月,北汽集团战略投资小马智行 7000 万美元;2024 年 12 月,比亚迪和上汽恒旭资本投资了卓驭科技 A 轮融资。长城汽车独家投资了元戎启行 1 亿美元 C 轮融资,据经济观察报了解,长城汽车计划再向元戎启行进行一笔投资。
智驾新格局
在与宝马合作后,Momenta 集齐了" BBA(宝马、奔驰、奥迪)",这意味着 Momenta 在智能驾驶领域获得了豪华汽车品牌阵营的认可。" BBA 共同选择 Momenta ",给 Momenta 在开拓更多客户方面提供了强大的背书。
Momenta 目前势头正盛,2023 年其量产 8 款车,到 2024 年快速跃升至 26 款。今年 Momenta 又与东风日产、凯迪拉克、上汽奥迪、别克、一汽丰田、本田中国等车企合作,与全球超 15 家车企或 Tier1 建立合作关系,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 130 款。
伴随 Momenta 的火热,智驾供应商的格局也发生了新变化。佐思汽研数据研究显示,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0 月,城市 NOA 成功规模化量产上车的国内第三方智驾供应商主要有 5 家,分别是 Momenta、华为 Hi 模式、百度、Bosch+WeRide 和元戎启行。其中,Momenta 市场份额达到 60.1%,华为 Hi 模式市场份额为 29.8%,百度 Apollo、Bosch+WeRide 和元戎启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6.9%、1.8% 和 0.9%。2024 年前 10 个月,搭载元戎启行方案的销量数据约为 1.3 万辆。
但随着极越汽车倒闭,岚图汽车倒向华为,百度智驾在 L2+ 赛道上淡出。自 2024 年下半年开始,智能驾驶行业的头部玩家主要以华为、卓驭科技、地平线、Momenta、轻舟智航、元戎启行这六家企业为主。
其中,轻舟智航和元戎启行两者于近一两年才"上位"。此前,智驾行业中一向都有"华大地魔(华为、大疆、地平线、Momenta)"的说法。2024 年初,元戎启行正式推出国内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,同时使用"端到端"模型的智驾方案 DeepRouteIO,并在去年上车全新蓝山、Smart 精灵 5 后,元戎启行热度走高。
2022 年,轻舟智航从 L4 级 Robobus 公司转型为高阶辅助驾驶供应商。2024 年底,轻舟智航宣布成为第一个达到 50 万级量产交付规模的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商。根据轻舟智航微信公众号信息,目前已经交付超过 60 万台,其中大多数供应理想汽车。
2025 年 1 月,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侯聪表示,2025 年轻舟智航的目标是实现百万 NOA 量产上车。元戎启行 CEO 周光表示,预计 2025 年全年,量产车规模将超过 20 万辆。
卓驭科技曾在"华大地魔"中排名仅次于华为。2023 年,卓驭科技从大疆分拆并发布核心产品"成行平台",2024 年 6 月正式启用"卓驭"作为业务品牌。以低算力、双目视觉方案起家,借助软硬一体化布局的优势,卓驭科技在 32TOPS 算力芯片上实现了高速领航驾驶、城市记忆领航等功能,并迅速在五菱宝骏云海车型上量产高阶智驾。
截至今年 5 月,卓驭共有 9 家合作客户,目前的落地车型约为 20 余辆,尚有 30 多款车型即将量产落地,但卓驭并没有公布其量产车型的数量。在上述"智驾六剑客"中,卓驭科技合作的车型,还鲜有爆款。
其他如商汤绝影、四维图新、佑驾创新等智驾方案商,近一年来也动作频频,但在定点车型数量和合作车企数量方面,相比"智驾六剑客"都更为靠后。
杨健楷表示,未来,车企与供应商的合作将更趋深度股权化与生态化,单纯采购关系将逐步被淘汰。同时,伴随着车企与智驾方案商的深度绑定,以及受不同车企车型和芯片开发节奏影响,智能驾驶供应商格局将会呈现一个持续动态的调整过程。
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